道德经说什么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读完本文大概需要5分钟
以下内容为《道德经说什么》对谈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樊登:大家好,我们现在是在西安高新区的创业咖啡街区的樊登书店,为大家录制本期的新书——《道德经说什么》。《论语》和《孟子》我们在樊登读书里边都曾经解读过,那么这一次我找到了最合适的人选——西安交通大学的韩鹏杰教授。欢迎您,韩老师!
【道德经的中的“道”】
韩鹏杰:在这本书里这个“道”,从来没和“道”“德”两个字并列过,都是分开讲的。“道”,你刚才说的《道德经》第一句话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好多人一看这个就吓跑了。其实它非常简单,就是告诉大家我这本书的表达方式是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完整的一句话,咱们不能把这句完整的话分开来说。“名”是什么?名就是语言和逻辑,就是定义。
樊登:“道”是实质。
韩鹏杰:对,它用这个工具来表达。你知道咱们都经常讲“子非鱼”的故事,先秦时代总是跟庄子辩论的惠子那一派,后来就被人称为名家,就是这个名,就是研究语言和逻辑的。语言和逻辑是我们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这个工具都是有局限的。你何况用来表达“道”呢?“道”是高大的,是深刻的,所以叫“常道”。“常”就是规律,一旦用语言和逻辑把它讲出来,它就变得不高大了,不深刻了,就这么简单的事。“道可道,非常道”,因为“名可名,非常名”。
【“德”和“道”要分开看】
韩鹏杰:“德”字更简单,大家自己写一下就清楚了。双立人,我们一起走在道上。以前有一个偏旁,是多人行走的偏旁,就双立人上还有一撇。后来这个偏旁被走之旁和双立人取代了,那个偏旁不用了,但意思还在。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一起走在道上,下面是个“十”字,遇到十字路口的时候怎么办?眼睛要盯着前面那个道——那不是四,那是目,眼睛倒过来,最早的目就这样一种写法。不仅如此,大家还要同心同德,自觉自愿地追寻那个道。德就是按照道去做,按照道去做就是有德,不按照道去做就是失德。所以这两个字必须拆开来,不能合到一块儿,所以讲的是这样一个逻辑。
樊登:中国古人讲“德者得也”,你都按照这个道走,才能各自到达目的地,才能得到。
韩鹏杰:对,获得的得。大家知道,当年荀子和王弼解释,这个“德”,都是“德者得也”,获得的“得”。按照孟子的说法,就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看这三个字排列的顺序,按照道去做,就是有德,就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信任。不按照道去做,就是失德,就会失去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天地之精神】
樊登:那为什么我们要学天地?
韩鹏杰:对,是这样。咱们陕西那个张载你知道?叫“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无心,可是我们中国人,出于对天地的敬仰、敬畏,就是通过天地的形象树立起我们这个民族的价值观。第二十五章的最后这段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前面这三句话九个字,出发点都是人。“人法地”,要厚德载物;“人法天”,要自强不息;人还要敬畏天道,效仿天道。
樊登:就是古人讲的“天无私负,地无私载”。
韩鹏杰:对,利用天地的形象树立起我们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前面这三句话,九个字,加一起就叫“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不用另外去解释,前边这九个字,就是“道法自然”的具体内容。“道法自然”就是前边这九个字的概括。“自”就是本该,“然”就是如此,“自然”的意思就是本该如此。你看,这不就是这样吗?人应该效法天地的精神,敬畏天道,这就走在正确的大道上了。道本该如此。
【何为“与善仁”】
韩鹏杰:我们在给别人东西的时候,哪怕对别人有好处,有恩德,也千万要注意我们的态度,不管我们对别人的好处有多大,恩德有多广,如果这个态度是不仁的,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施舍者的态度,那也会做成一种伤害。
樊登:就是孔子说的“色难”。
韩鹏杰:对,说“色难”就是“与善仁”。因为孝敬父母最难的是脸色,我们接待顾客也是一样,很多人一看你的脸色,你的东西再好,他也不要了。就像水一样,不管我们身份如何,大家口渴的时候,喝水的时候态度都是一样的。所以你看林语堂先生说到苏东坡和陶渊明。他说陶渊明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其实我们自己想一下,陶渊明有什么?做官也没做好,彭泽令都没做好。回去种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把地都种成这样了。诗就几十首,文章几篇。可是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他呢?这个人人格伟大,“与善仁”。他做官的时候,家里小孩没人照顾,就给自己家里的小孩请个仆人,然后给他儿子写个字条,叫“此亦人子也,以善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