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路一鸣。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中年之路》。这是我三年里读到的最好的书之一,它解释了生活中很多常见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比如,很多人都听说过中年危机这个词,咱们先不说中年危机的内容是什么,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可能都不一样。各位有没有想过,咱们的人生要经过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要论健康,老年比不过中年,想干点什么都觉得不方便,腿脚不利索;要论财富,青年比不过中年,想干点什么都觉得钱不够;要论自由度,那童年跟中年就更没法比了,想干什么都得获得中年人的同意,连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吃多少蔬菜都得听中年人的,对不对?
要这么一比,中年应该是人生最富足、最自由、成就最高的阶段,但是你没听说过童年危机、青年危机、老年危机,对不对?就只有中年危机。比如,现在我说“人到中年”,各位,你们想到了什么词、什么场景?烦恼、焦虑、无聊、失落感、挫败感、失去方向感,这些就都来了。夫妻之间从“我愿意”变成“你变了”“你怎么是这种人”,亲子之间从“妈妈”“宝贝”变成“你想气死我”“你别管我”,是不是?我们突然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了。这种事总是发生在中年,怎么回事呢?
今天的这本书提供了答案。作者说,这是一个太多的人都会经历的过程,挫败感集中出现,很多人就管这个过程叫中年危机,但是它是人生的必经阶段,所以作者管它叫中年之路。我们有些书友可能年龄小一些,很年轻,但是大家不要以为自己还没到中年,或者说年龄长一些,自己都过了中年了,这书跟自己没啥关系。在这本书里,中年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说的不是岁数,而是心理的建构和人格的发展。
我特别认同作者的一段话。他说,那些没有清醒地穿越中年之路的人,就算年龄再大,在外部世界显得再成功,也只是拥有高大身躯和重要角色的孩子。而那些不知道跟自己对话的人,总是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人,他们的生活就像一本小说,被动地从一页翻到另一页,以为在最后一页会有人告诉他们生命的意义,但就算有,那也是最后一页了。
这听起来好像在“恐吓”书友。别着急,咱们可以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父母和身边的朋友的生活,看看作者说得对不对。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荣格心理学派的专家,专门做中年人的心理咨询,所以这本书的分析也是基于荣格心理学而写的。接下来,我为你分享这本书。
一、认识人生的四个阶段
刚才讲到我们人生有四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这四个阶段也分别对应着四个不同的心理特征。
01 童年的魔法思维
童年是什么心理特征?魔法思维。小孩总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长大后自己会无所不能,“我会成为宇航员”“我能成为奥运冠军”,这些话经常从孩子的嘴里冒出来,是不是?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童年,是不是也有现在看起来很狂妄自大的妄想呢?但当时我们觉得都会实现。这是童年。
02 青年的英雄思维
到了青年,是一种英雄思维,就是把辉煌成就的幻想投射于未来,为生存和实现欲望而奋斗。青年人嘴里边经常冒出来的话是什么?“雇佣我”“嫁给我”“相信我”。他们渴望成为首席执行官,渴望成为伟大的小说家,渴望成为了不起的父母,这都是他们的愿望。他们认为“未来一定能实现”“我一定要实现这些愿望”。如果他们看到了父母婚姻的残局,他们会告诉自己“我比他们懂得更多”“我会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想一想,我们上学的时候背的那些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是不是这感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青年人的选择,一定要到河水中间击打水花,拍出的浪都能阻挡大船。这要是到了中年,谁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多危险!你看,思维方式就不一样了吧?
这是一种投射,就是把自己内心的愿望投射于未来。投射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门的概念,但是它一点都不神秘。荣格说,投射是被激活的无意识在寻求表达,把内心潜意识层面的需要附着在外部的人和事上。我们来解读一下刚才提到的年轻人经常爱挂在嘴边的话“雇佣我”“嫁给我”“相信我”,背后在表达什么样的潜意识需求?是“我很棒”“我很优秀”“我很可靠”。
投射不光在青年人身上出现,在童年表现得更加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