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焦虑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告别焦虑》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主任医师乔颖,专门从事包括像抑郁症、焦虑症这一类精神障碍的早期干预和治疗。今天我要跟你分享一本我参与编写的书,叫作《告别焦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将这本书作为一本“口袋书”,它可以带领大家认识焦虑,并且正确地去面对焦虑。
正确看待焦虑
01 人人都有焦虑
作为一名精神科大夫,一点不夸张地告诉大家,我的门诊量在逐年递增。而来门诊的这些咨询者当中,有60%甚至更高比例的人存在焦虑情绪。
比如,焦虑的妈妈会问我:“医生,我的孩子不愿意上学了,该怎么办?”
焦虑的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会说:“医生,这么多的工作我根本做不完,一直被批评,我快失业了,好难受啊!”
焦虑的初中、高中的青少年问我:“我们到底为什么要上学?只是为了学习成绩吗?”
焦虑的中年人会质疑:“比起年轻人,我差得好远,该怎么办?”
焦虑的老年朋友会担心地问:“我的孙子完全不想谈恋爱,这还怎么结婚、怎么生孩子?”
当然,这些只是诊室里面一小部分人群的缩影。但是大家从中的确可以看到,焦虑不分年龄,下至十几岁的中学生,上至70岁、80岁的老人,各有各的焦虑。正如心理学家奥登所说的:“这是一个焦虑的时代。”相信大家都是深有体会的,因为每个人都有焦虑。
02 焦虑是生存的必需品
焦虑到底是什么?焦虑体现的是一种与“无法确知的陌生感”的特殊关系。简单来说,就是没有发生的或者未知的事情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和压力。在精神分析理论当中,焦虑是心理问题的核心,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性的焦虑,也就是真实的危险存在以后,人们对它的恐惧;而另一类,我们称之为神经性的焦虑,它源自人类内在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我也听到很多人表示:如果没有焦虑就好了。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只要人活着就会有焦虑。而且可以这样说,焦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必然情绪,它具有两面性:适度的焦虑有益,而过度的焦虑则有害。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希望通过这本书,引导更多人去理解和面对焦虑,减少对焦虑的偏见和误会。
人们会焦虑,这是进化的一种自然结果。有焦虑的人,他们的基因也更容易被遗传下来;而那些完全不会焦虑的人,因为不懂得警惕风险、未雨绸缪,已经在进化的过程当中慢慢地消失了。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的一点是,焦虑是存在于基因里的,我们几乎做不到一点儿都不焦虑,因为这是违背生物进化规律的。
尽管适度的焦虑是有益的,能够促使人们去学习、去解决问题、去提高生产力。然而,如果我们的焦虑程度过高,这时候,一些生存本能就会接管人类的身体,让我们出现以下三种本能反应当中的一种:战斗、逃跑或者木僵。这三种反应当中,人到底会采用哪一种来应对,取决于这个人以往的经验在他身体里的烙印,以及对当下整个情况判断的结果。
举个例子,在远古时代,当人们面对野兽的时候,会极度焦虑,生死存亡,这很好理解。这时候,人就会出现以上三种本能反应:要么战斗,去打败野兽;要么赶紧逃跑,那也可能活命;那如果又打不过野兽、又跑不过它的话,怎么办?大家也许听过一个故事:在野外如果你碰到了熊,该怎么办?躺下装死,这就是木僵。这个方法到底管不管用,咱们在这里不去探究,大家也不要轻易尝试。但无论如何,这是我们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
时间到了现代,人类的应对模式依旧如此。很多人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的时候,他会很焦虑,就跟古代人遇到野兽是一样的反应。这种焦虑是具有保护性的,它促使人们去判断:我到底选择战斗、逃跑,还是木僵?有的人会奋起反抗、选择战斗,因为他判断下来,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战胜困难的。同时,以往他们也有获得胜利的良好体验和经验,于是这一类人会不断努力,甚至开始内卷;还有一些人会选择逃跑,因为处于焦虑的他们觉得没有胜算,或者他们以往也没有胜利的体验和经验。这个时候,这种逃跑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就是放弃和躺平。
当然,还有一些人,他们会把焦虑的对象过于庞大化,认为其远远超出他们的能力。这时候,人们会出现更严重的表达,那就是木僵,他觉得躺是躺不平的、卷也是卷不赢的,所以这个时候,他就僵在那儿了,祈求困难可以快点过去,或者有人能够来拯救自己。
所以我们会发现,焦虑其实是人类在进化过程当中保留下来的生存预警的机制。它本应如同心灵的免疫系统一样,帮助个体去识别威胁、规避风险。但是,当这种机制因为遗传、环境、认知等多重因素而失衡,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控制领域之后,就会异化为病态的焦虑,我们称之为焦虑障碍,它就演变成了一种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