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传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6分钟
以下为《屈原传》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二师兄。
端午节到了。说到端午节,相信连小朋友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端午节这天投了汨罗江。大家为了纪念他,到了这天就往江里扔粽子,意思就是鱼、虾吃粽子,别吃屈原了,我们都很爱他。大家还知道的是什么呢?屈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还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了,叫“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等等。
但是要是再往深处问,屈原干啥了?为什么他就成了爱国的典范呢?他为什么要投江呢?大部分人都说不出来。今天,二师兄就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这位伟大的屈原的故事。
刚才咱们说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果您觉得李白非常了不起,那是偶像;觉得岳飞太棒了,大英雄,那也是偶像;觉得文天祥了不起,英雄,那大家要知道,屈原是这些偶像背后的偶像。咱们用一个现在的词来讲,这绝对是背后的大人物。为什么?咱们后面慢慢再说。因为屈原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直接而且非常深刻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主要来自两本书,这两本都叫《屈原传》。一本是中南大学教授杨雨写的,一本是闽南师范大学教授汤漳平先生写的。杨雨写的这本书不是按时间轴写的,所以她并不是按屈原生平的顺序来讲述他的故事的,有很多倒叙、插叙,甚至分类的讲述。那除了屈原的生平,杨雨这本书对《楚辞》的介绍也非常精彩,欢迎大家直接去阅读。而汤漳平先生这本是按时间轴写的,也就是说,从屈原的前世今生、他的家世、家传的祖先一直写到最后屈原投江,事件先后、因果关系一目了然,严谨而细腻。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先帮大家归纳个一、二、三。这一、二、三说完,大家就对屈原有一个初步的概念了,详情咱们后边慢慢再了解。一是一颗心,二是两个人,三是三个角色。
一颗心,是屈原的一颗清澈的、纯粹的、强烈的爱国之心,他爱的自然是生他养他的楚国。而两个人,是他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当然是从这两本书的角度来说。一个是楚王,具体点说就是楚怀王。另一个是张仪,就是那个著名的纵横家,秦国的丞相张仪。张仪生在魏国,师从鬼谷子,曾经还去楚国找工作,后来在秦国找到了自己事业的巅峰,楚国就算栽在他手里了。
乱世争雄,各为其主,其实无可厚非。但是张仪跟屈原还真是有一些不一样。因为屈原本身就是楚国贵族出身,用现在的话说,他是楚国的“原始股东”。而张仪不是,他不是秦国的“原始股东”,张仪是“职业经理人”。所以张仪是“谁给我舞台,我给谁唱戏”,图的就是个业绩。屈原因为是“股东”,而且是“原始股东”,所以是“你给不给我舞台,我都给你唱戏”,主人翁精神非常爆棚。有卧龙之处必有凤雏,现在都流行这么说,那屈原和张仪这就算对上了。怎么对的,咱们后边慢慢说。反正这两位,一个国破投江,一个晚年失业,都是留下了无尽的唏嘘。
再说这三个角色,分别是伟大的诗人、失败的政客、绝望的爱国者。
伟大这个词,现在有点让网友给玩坏了。动不动什么就是“这是一个伟大的小吃”“这是一张伟大的照片”“这是一个伟大的单品”,恨不得一把刷子也被称为伟大。说屈原是个伟大的诗人,我觉得这才是对伟大这个词最好的诠释。
中国最早的两部诗歌集,一个是《诗经》,一个是《楚辞》,这个大家都听过,这两部书堪称中国文学的原点。朋友们,原点是什么意思?所有后续的精彩作品以之为起点,由此而生发,所以它是原点。《诗经》是北方黄河流域流传的,它是很多人作品的合集。而《楚辞》虽然也有很多宋玉的作品,而且有人说宋玉是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楚辞作家,人们也常常把宋玉和屈原并称为“屈宋”,但是《楚辞》基本上是以屈原的作品为主。而且大家耳熟能详的,更多的是屈原的作品。
屈原的作品想象之浪漫,文辞之华美,情感之浓烈,都堪称业界天花板。用发明豆腐的那位淮南王刘安的话说,屈原是“与日月争光可也”。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经评价说,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旷世而不一遇的天才文学家。他说,纵观中国历史,论人格和文学都首推屈原。所以屈原也被称为屈子。
还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但凡不是精彩绝伦,也不会被中国的读书人仰望两千多年直到现在。现在您去听大学生的演讲,或者听各种高端的报告,听企业家的年会,大会都经常能听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运用如此广泛,流传如此经久不衰,可见其精彩。
再说第二个角色:失败的政客。要说政客,他确实失败。不过这似乎也是中国古代天才诗人的一个咒语。诗写得特别好的那些诗人,官大都当得不怎么样。其实屈原官做得已经挺大的了,他一生主要做过两个官,一个叫三闾大夫,另一个官职叫左徒。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官职跟中原地区大家熟悉的那些官职其实并不太一样。三闾大夫的基本职责相当于礼部尚书,主要负责文化、祭祀、贵族的教育等等,这已经很大了吧?左徒更大,基本上是领导班子里边的二把手,这里咱们不算国王,王不是官职,咱不计算在内。官职里边最大的就是令尹,相当于丞相,接下来是左徒,内政外交一肩挑。司马迁在《史记》里边是这么说的:“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这我不翻译了,大家都能够明白,就是左徒对内、对外,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
那为啥说他是个失败的政客呢?这还是得着落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上。屈原的一生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联齐抗秦,具体的咱们后边讲。但是事与愿违,屈原的平生大业让秦国的丞相张仪搅和个稀碎。楚王贪杯好色,耳根子软,本来雄霸一方、富甲天下的楚国,愣是让张仪给忽悠瘸了,最后被囚禁异乡,国破人亡。后边咱们一一给大家讲述,非常精彩。
再说最后一个角色:绝望的爱国者。套用现在的词,屈原先生堪称古代爱国者的“天花板”。咱们刚才讲了,他是楚国贵族出身,是“原始股东”,跟楚王同姓,屈氏家族算得上是楚国最早的一批贵族了。他深爱着楚国,而且只爱楚国,爱得热烈,爱得清澈,爱得奋不顾身。即便几次三番被楚王疏远、排斥,甚至流放,依旧初心不改。这是屈原的整个情感基础。但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他竭尽全力地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为楚国奔走呼号、努力。但是他越是努力,楚王就越烦他。他越努力,他就离权力核心越遥远。他越想越难过,他这一辈子高开低走,二十多岁就当上了左徒,咱们刚才说了,是二把手,但是最后四处流浪,居无定所。
但其实让他绝望的不是自己物质的处境,不是衣食之忧,而是他那满腔的爱国热情。他有劲使不上,有心没处使,那种深深的无力感最终把他推进了滚滚汨罗江水。
《渔父》里面,记录了屈原与一个打渔老头的对话。这个老头认出来在江边的这个是屈大夫,也是楚国的名人。他看到屈大夫神情落寞,就问他为何流落至此。屈原就说出了千古金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全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是清澈的;全世界都喝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这里边透露出了侵入骨髓的痛,还有深深的孤独。这位大爷临走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然后就走了。其实这大爷也是相当智慧,那意思就是水干净,您就洗洗帽子;水不干净,您就洗洗脚。意思是您不能跟这世道较劲。但是屈原呢,偏不。他不接受、不改变、不妥协、不变通,到了最后不看、不干了、不争了,纵身一跃,把自己的一腔热忱投进了汨罗之水。
好,这一、二、三讲完了,咱们复习一下。一颗爱国之心,两个宿命之人,就是楚怀王和张仪,三个角色,就是伟大的诗人、失败的政客和绝望的爱国者。大家现在已经对屈原有了一个大体的概念了吧?咱们接下来就聊点具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