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你好吗,我是李蕾。今天我们来讲讲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在我的个人阅读书单上,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一直排在前列,这么多年都没有动摇过。每每觉得有点低落,或者不知道该读什么书的时候,我就去看看契诃夫,总能够得到安慰和启发。
有多少人记得这句话,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我一读到就要笑出来,这句话就出自契诃夫。而且它的顺序很重要,不能颠倒。如果说“钱几乎没有,天气好极了”,你觉得一个人是板着脸的。可以说“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好像也没什么关系。这就是一个作家的笔力。
契诃夫还说过,钞票在口袋里像雪糕一样地融化。春天十分美好,然而没有钱。没有钱用,但又懒得去挣钱。请您给我寄一些钱来吧。是不是很管用?这些梗被年轻人喜欢,大家会说,我以为的那个面目严肃的大作家,竟然这么可爱。他深深地跟年轻人共情了。
契诃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全名很长,叫作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在俄罗斯的作家群里,契诃夫依然是封神的人物。高尔基曾经说过,契诃夫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独立不羁和对什么都不顶礼膜拜的人。我也想拥有这种品质。
还有我们特别熟悉的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他不仅赞美契诃夫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家,更是直接说道,撇开一切虚伪的客套,我可以肯定地说,在技巧上,契诃夫比我要高明得多。
这么多年过去,他的经典作品,比如《变色龙》《套中人》,不但没有被遗忘,反而在时代的长河中历久弥新,拥有了一代又一代的新读者。他的作品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条线来梳理契诃夫的人生轨迹,另外一条线就是把他的作品放在这个轨迹中来对照。这样我们就更容易理解这个人和他的思考。
契诃夫的祖上是农奴,他生活在俄国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1841年,契诃夫的祖父用所有的积蓄赎回了自己和家人的自由。将近二十年后,1860年1月29日,契诃夫出生,而沙俄废除农奴制度发生在1861年。契诃夫的童年就是黎明前的黑暗。
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小杂货店,这点收入也能勉强支持生活。小契诃夫常常要帮父亲站台、打理店铺,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观察别人是怎么生活的。契诃夫十六岁的时候,也就是1876年,他们家的杂货店倒闭了。随后为了躲债,契诃夫全家都迁居到了莫斯科,唯独把他一个人留在了塔甘罗格市。为什么呢?
契诃夫当时正在读中学。也许你会说他走不了,因为要上学。不是这样,实际上契诃夫是他的父亲留给债主的变相人质。意思是我们家并没有跑。你想在这种处境下,契诃夫当然是忍辱负重,提心吊胆。可是最后他不但完成了学业,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医学院,读完了博士当了医生。甚至他还在求学期间当家教赚钱,自食其力,来补贴远在莫斯科的家人。真是太能扛事了。
理解了契诃夫的成长环境,我们就会发现,契诃夫种种关于“天气很好,可是没有钱”或者“我特别想要钱”的感叹并不是俏皮话、抖机灵,而是他真实的经历。
写作一开始对契诃夫来说也不是什么崇高的职业或者梦想,他写作就是为了赚稿费。为了尽快赚到钱,他就写那些篇幅短小、容易发表的作品。在1880年到1886年,这短短几年时间里,契诃夫使用了几十个不同的名字,到处发表短篇小说、幽默故事和讽刺杂文。后来他自己看这些早期的作品,就称它们为“小玩意儿”,因为那都是为了生计而写的。
但尽管是这样,在这个时期,契诃夫已经写出了一些流传到现在的名篇,比如《变色龙》。
《变色龙》是个短篇小说,内容非常简单,只有两千多字。可是契诃夫却用这篇小说创造了一种典范,他用“变色龙”这个词定义了一类人,就是那些攀高踩低、趋炎附势的人。
这篇1884年的小故事发生在一个集市的广场上。巡警奥楚蔑洛夫穿着崭新的大衣制服,提着小包袱,穿行在集市的广场上。在他身后,亦步亦趋地跟着一个警士,警士双手托着一只筛子,里面装满了没收来的醋栗。你看,人物形象一出来,趾高气扬。
走着走着,奥楚蔑洛夫突然听到有人喊叫,你竟敢咬人,该死的!伙计们,别让它跑了!如今可不许咬人,抓住它!原来,是金匠赫留金被一只小狗咬伤了手指。那是一个白色的细腿小狗,它被人群围住了,叉开两条前腿,瑟瑟发抖地趴在地上。这小狗脸尖尖的,背上有一块黄斑,眼泪汪汪的,露出惊恐的神情。
奥楚蔑洛夫立即摆出一个大人物、执法者的派头,威胁要惩罚这条狗。他一面咳嗽,一面扬起眉毛,很严厉地说,好吧,这是谁家的狗?这事我可不会放任不管。我要狠狠处罚一下这个浑蛋,他才会明白任由猫狗到处乱窜会有什么后果。我要给他点颜色瞧瞧。
接下来他就转身吩咐警士,去查一下这是谁家的狗,再打个报告,这狗要弄死,马上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