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后婉容传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你好吗?我是李蕾。我们今天要来讲一本传记,《中国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传》。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不太陌生。1946年的6月20号,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去世,享年只有四十岁。
作为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后,婉容册封入宫时只有十七岁,那就是一个女子青春年少的好时候。她出身贵族家庭,兼具中西方文化气质,是当时名闻遐迩的美人。但她的后半生却命途多舛,在政治上没有太大的建树,和皇帝的关系也并不如意,最后的结局异常地凄凉。
爱新觉罗·溥仪在《我的前半生》这本书中曾经讲过,长期受到冷淡的婉容她的经历也许是现代新中国的青年最不能理解的,她如果不是一出生时就被决定了命运。在很长时期内“着”错误,应该改为:长期受到我的冷淡以及恼恨的婉容,她的经历,也许是最使现代新中国的青年最不能理解的。她如果不是在自己的家庭一出生时就被决定了后来的命运,也是从一结婚就被安排好了下场。我后来时常想到,她如果在天津时能像文绣那样和我离了婚,很可能不会有那样的结局。这是溥仪在晚年时候,回顾自己的前半生发出的感慨。
那么婉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本传记的作者王庆祥先生。他1943年出生于辽宁沈阳,196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学系。1979年,王庆祥先生到北京出差,就看到了末代皇帝溥仪留下的大量资料,包括日记、书信、思想笔记和会议记录等等,还有一些影像资料。这让王庆祥对那段历史和溥仪以及他身边的人发生了很大的兴趣,他就开始了对溥仪漫长的研究。
前后历经十多年的时光,王庆祥走访了很多曾经在溥仪身边生活的人,比如溥仪的遗孀李淑贤,伪满时期的福贵人李玉琴,溥仪的弟弟溥杰,他的随身侍卫李国雄、宫女、太监,还有一些当时的医疗人员和国际学者。
他的这些走访记录就出现在这本书里,所以这本传记包含了大量的访谈资料,以及作者参考的其他书目。这些书目涉及《我的前半生》《流浪王妃》《溥仪大婚纪实》等等。也有人指出说,这本书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感情。那当然,每一个受访对象都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人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修正记忆。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能够切身感受到那些当事人真实的感情,他们的口述实录也弥补了很多正史中未曾记载的细节。这也是这本婉容传与众不同的地方,它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婉容出身清末名门,她的父亲是内务府大臣,母亲是身份显赫的四格格。作者王庆祥在书里这样描写婉容,她杏眼玉肌,黑发如云,亭亭玉立,姿色迷人。根据当时能够接近皇后的人说,她不但相貌姣好,而且仪态不凡,举止端庄,谈吐文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实在是一位百里挑一的有教养的才女。
如果我们从来没有看过婉容的照片,没有看到她遗留的诗歌,设计的服装,她和溥仪、文绣等人往来的书信,我们也许会认为,这就是作者由于感情发出过分的赞美。但是当你翻开这本书,看到其中大量的资料,我们就会真正地走近末代皇后婉容。她就像一朵美丽的鲜切花,没有根,也没有魂,但她映射出整个历史时代盛大的凋零。
婉容姓郭布罗,她是达斡尔族,据说他们是契丹的后裔,英姿飒爽,能骑善射。1644年,婉容的先辈“从龙入关”,屡立战功,带有军职。婉容的曾祖父郭布罗·长顺,二十多岁就领兵驻守西北,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重臣。这也奠定了婉容父系家族的尊贵和荣耀。
婉容的名字是她的祖父郭布罗·锡林布起的,这是一个汉语名字。作者王庆祥就认为,“婉容”这两个字来源于曹植《洛神赋》中的一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种说法并没有十分可靠的历史依据,不过婉容的祖父锡林布的确很儒雅,他喜欢阅读文史相关的书籍,也喜欢吟诗作赋,是一个非常文艺的人。
婉容的父亲叫郭布罗·荣源,他深刻地影响了婉容的命运。这是一个新派人物,他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思想颇为认同,常常带着女眷和孩子们一起开车出去兜风。父亲不但让婉容学习琴棋书画,还主张让她学英语,为婉容特聘了英语老师。
婉容的母亲是爱新觉罗·恒香,这个女子是爱新觉罗·毓朗的侄女,人们称她为“四格格”。所以可以看出,婉容的父系和母系(家族)都非常地显赫。
1906年11月15号,婉容出生于北京市地安门外帽儿胡同12号荣府大院内。两年后,她的母亲恒香便不幸因病辞世。父亲就续娶了一位女子,爱新觉罗·恒馨。这位女子的身份也很尊贵,她是毓朗的二女儿。
毓朗这个人要提一下,他是贝勒,是乾隆皇帝长子永璜的第五世孙。毓朗出任过军机大臣,兼京城九门提督,位高权重。他还曾经出使欧洲诸国,对西方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有研究。他思想开放,主张男女平等。
在毓朗的影响下,婉容的继母恒馨也成长为一位多才多艺、能诗善画的女子。恒馨的书法非常好,性格开朗,处事果断。她对婉容非常好,视若己出。后来婉容常常说,恒馨对自己影响很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