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与执拗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3分钟
以下为《宽容与执拗》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樊登:各位好,今天我们来讲一本非常有意思的、讲司马光的书,叫《宽容与执拗》。我过去讲过苏东坡,讲过欧阳修,讲过王安石,一直没有讲过司马光,因为不了解。这次我们请到了这本书的作者,北京大学的赵冬梅教授,欢迎您赵老师。
赵冬梅:谢谢。
樊登:赵老师您在书的开篇就写了为什么要写司马光,那您跟大家讲讲为什么会选择写司马光这么一个人?因为他好像没有苏东坡、王安石那么有个性。
赵冬梅:确实,司马光属于大家好像很熟悉,但是事实上都对他太不了解的一个人。司马光身上有着很多我们了解古人时候的一些共性特质,我们给他贴上了一些标签,比如他是个砸缸救人的小英雄,他写过《资治通鉴》,他是王安石的对立面。
樊登:政敌。
赵冬梅:对。他身上被贴上了一些我们大家熟悉的标签,但是在这些标签背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公众是非常不了解的。这些标签的存在,至少可以证明这个人重要,而大家对他不是很了解,那我们就需要去了解他。
【司马光砸过缸吗?】
樊登:那咱们先从一个最轻松的话题说起,司马光到底有没有砸过缸?在什么时候砸的?
赵冬梅:好,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可能都学过《司马光砸缸》的课文,但是他砸过缸没有?
樊登:之前有过争论。
赵冬梅:对,我们如果是从史料里边看,对于“小儿击瓮救人”和司马光砸缸的文字记载来讲,毫无疑问司马光是砸过缸的。而且司马光砸缸这件事,也就是小英雄机智地救了小朋友的这个事情,在北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非常流行的。而且它是一个流行的绘画体题材:大家会买《小儿击瓮救人》的画作贴在自己家里。所以就文字记录来讲,毫无疑问砸过。公众有一个质疑是宋朝没有那么大的缸,但根据考古材料,包括今天的实物,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宋朝确实有这么大的缸。
樊登:足够掉一个小孩进去了。
赵冬梅:对,足够掉一个小孩进去,而且那个小孩自己出来是很困难的。这种缸通常是陶的,所以它的硬度没有那么强。因此我觉得,正在旁观的一个聪明小孩急智起来,他是可以想到拿石头砸碎它的。所以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情它是可以存在的,并且它曾经被记录,因此它存在。
【宋朝当官有意思】
樊登:接下来这部分讲宋朝当官也很有意思,就是我可以选择我跟我爸爸在一块儿,我爸爸在哪儿当官,我就跟他一块儿。这个是以孝治国的一个结果,是吗?
赵冬梅:对,朝廷相信“忠臣出孝子之家”,它是家国同构的。所以司马光考中进士之后,虽然他并不能在他父亲的治下做官(他父亲这时候是知州级别的官员了,他不能直接做他父亲的幕僚),但是他那个工作岗位是受到朝廷照顾的,可以一直跟他父亲挨着,在他父亲的邻州。
这个绝不是我们今天讲的不正之风,这个恰恰是那个时代非常正的风气。比他这个还“过分”的是谁呢?是包拯。因为包拯是独子,考中了进士之后要带着老太爷去上任。他们家老太爷说,那地儿太远我不去。然后包拯就向朝廷上报,问问怎么办。于是朝廷给了他一个离他老家合肥很近的地方,但他们家老太爷还是不去。那包拯怎么办?包拯就向朝廷打报告说,那我也不上班了,他就回到家里头去伺候他老爹老妈了。我估计也是因为他老爹老妈岁数大了,所以他就给他的父亲和母亲都养老送终了。
樊登:然后才出来当官?
赵冬梅:这还不行。
樊登:他还有丁忧。
赵冬梅:是要丁忧。
【宋朝官员的工资水平】
樊登:宋朝的时候这些官员好像薪水都很低。
赵冬梅:不,宋朝薪水高。
樊登:高吗?
赵冬梅:清朝的赵翼写过一本札记叫《廿二史札记》,那里边提到宋朝的时候,他专门有个题目就是说“宋制禄之厚”,就是宋朝的俸禄是非常丰厚的。此前赵翼的这个说法一直占统治地位,但是后来宋史学者们修订了赵翼的说法,就是宋朝俸禄丰厚的是大官,但是那些中层的以及基层的官员就相对来说比较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