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你好吗?我是李蕾。我们今天来讲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独特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解释一下什么叫“儒林”。古时候把读书人叫儒生,读书人或士人这个群体就可以统称为儒林。《汉书》中就有《儒林传》,记叙那些有学问、有品德的大儒。《儒林外史》独辟蹊径,全书五十六回,没有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整部书是由一个一个的小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多是有真人、真事原型的,记录了大量在那些正史官书里面没有的士人丑态。所以这部小说可不是给脸上贴金、树碑立传的作品,而是呈现了士人“群丑”图,就是它的背面。孔雀开屏转过来,我们看见了屁股。
比如我们很熟悉的范进中举,课本里要学的。一个儒生考了二十多次试,他还修改年龄、弄虚作假,到五十四岁,终于中了举人,竟然欢喜得发疯了。范进的疯癫是以他的全部生命作为潜台词的。放在今天呢,范进就是“卷”的代表,“卷王”的疯癫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提醒。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他是安徽滁州人。吴敬梓出身望族,他的曾祖和祖父两代出了六个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这是学霸家族。吴敬梓在少年的时候过着挥霍浪子的生活,连续科考失利,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这个大怪的人在愤懑之下就离开安徽,到南京居住,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开始创作《儒林外史》。晚年过得饥寒交迫。
这部小说从元末写起,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前后历时约两百四十八年。在这部书中我们看到,都是读书人,但有人忘恩负义、贪婪虚伪;有人依附权势、横暴不法;有人终老科场、迂腐可笑,也有人淡泊名利、无视功名……这些鲜活生动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第一个叫作正面典型,这类人物是作者心目中非常值得尊敬的真儒,代表人物有王冕和杜少卿等。王冕是一个不慕功名、醉心艺术的隐士,十岁的时候,辍学放牛,自学画荷花,最后归隐了。另外一位重要人物杜少卿,他被认为是作者吴敬梓的自我写照。这个人出身富贵,但是思想很单纯,尊重女性,最终散尽家财,携着自己的妻子游山玩水。杜少卿的形象就颠覆了传统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人生轨迹,展现出一个人在主流价值体系之外,不考试、不写作业、不融入社会的另外一种存在方式。
第二类就是腐儒的典型,代表人物有周进、范进等人。周进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他的生活穷困潦倒,但他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在贡院里,周进受刺激过度,一头撞在号板上,苏醒以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后来他担任广东学道后,为了照顾范进,把范进取为第一名。
第三类就是贪官污吏的典型。书里写到一个叫作汤奉的汤知县,这个汤知县贪财、作威作福,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他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下令说禁宰耕牛,汤奉就把做牛肉生意的老师傅活活地弄死了,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是很虚伪的一个人。
第四类就是失德的典型。书里面有一个匡超人,原本做人很刻苦、很孝顺,得到了马二先生的资助,被知县赏识。那么按说运气还不错,可是后来他堕落成了虚伪、冷漠、忘恩负义的人。他跟朋友潘三一起假刻公章、替人考试,朋友有难以后,他怕牵连自己,坚决划清界限,贪恋富贵,谎称自己没结婚,就再次骗婚。这个人到最后非常地油腻。
第五类就是土豪劣绅的典型,其中非常出彩的一个人叫严致和(严监生)。他很吝啬,把钱财看作一切。在临死的时候,他就伸着两个指头,不肯咽气。为什么不咽气呢?这个两个指头表示那个灯盏里头点了两根灯草,然后他的那个妾就把其中的一根灯草挑出去,节约了一根,他就点点头,咽了气,非常讽刺。
当然小说中也有女性形象,其中特别具有反叛意识的人叫作沈琼枝,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女子敢逃婚,独自在南京卖文为生,甚至和腐儒当街对峙。所以沈琼枝的形象不仅解构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这种礼教枷锁,也打破了传统儒林叙事中的性别秩序,成为这部书中的一抹亮色。
翻开《儒林外史》,开篇有一首词,说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首词总领全书内容,它就体现了作家的一个心思,就是功名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一个人如果把一生的心血全部放在追名逐利上,那么到头来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忽略了人生的意义,也会耽误了青春的好年华。这就是吴敬梓的态度,君子固穷,但要让自己活得充实而有意义。所以君子不是拿到了文凭、考了多少分,而是一个美好的人。
谁是这样的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