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俱乐部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以下为《6%俱乐部》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路一鸣。
今年十一黄金周的长假已经结束了,下一次放长假就得等到春节了。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放假前,咱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实现了没有?实现了几个?我相信,放假前,很多人都会跟自己说:“这次长假我得好好读一本书,我得给我们家做个全屋的大扫除。好不容易有时间了,我还得每天好好锻炼。”事实上,有的书友是不是一放假就开始赖床了,就开始熬夜了?还没反应过来呢,我们就又要开始工作了。结果我们既没有得到好的调整和休息,目标也没实现。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不是只在放长假的时候设这些目标,而是几乎每年到年底、年初的时候,都会制定一些让我们变好的目标。这些目标制定完之后,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究竟有没有变好呢?这个问题我就不预设答案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如果你对自己的答案并不满意,还有点惭愧,也别着急先否定自己。我告诉大家,你和94%的人是一样的。这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6%俱乐部》告诉我们的一个事实。这个作者曾经对立志在生活中做出改变的人做过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不管他们设定的目标是什么,想要变成什么样,只有6%的人真正做到了,而其他94%的人都半途而废了。这个结果就让作者非常震惊。我相信,现在很多书友听到这个数据之后也会有这种感觉。怎么才6%?那94%的人身上发生了什么?换句话说,那6%的人他们做对了什么?他们怎么就能完成目标呢?
这就是这本书的名字《6%俱乐部》的来历。作者写这本书,就是为了揭示那6%的人行为的底层逻辑。所以你看,它的副标题是“普通人逆袭的底层逻辑”。咱们得看看那6%的人,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其中又有什么道理。如果各位书友听过我讲的那本《翻越你的山》,那就也一定要听一听这本书。因为这两本书合起来基本上是一个圆。《翻越你的山》这本书讲的是态度和原则,而这本《6%俱乐部》讲的是科学和方法。
咱们不用纠结自己的定位,说:“你看,普通人的逆袭倒是我想要的,但是我现在算是那6%,还是94%?我算哪一波?”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就一起打开《6%俱乐部》的大门,看看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大脑竟是造成偷懒的元凶
01 大脑抗拒改变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在年底、年初明明定了一个目标,决定好接下来这一年要怎么做,一开始坚持得还挺好的,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慢下来了,到最后甚至停下来了,那个目标也就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了。等到又过了一年,自己就又开始反思,再痛下决心,然后再来一遍这个过程。怎么回事呢?
各位,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个现象是我们的大脑在捣乱。我们的大脑有一种习惯,就是怎么省事怎么来。对我们的行为来说是省事,对大脑来说则是节约能量。我们的大脑要消耗每天人体所需能量的20%,而它对应的就是我们每天要做的35000个决策。大家可能会问:“我怎么没觉得决策这么多呢?”各位,这样的决策包括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化什么妆、买什么东西、做什么投资,今天亲近谁、跟谁吃饭、疏远谁。这些都算决策,这些决策都要消耗我们大脑的能量。为了节约能量,大脑就学会了偷懒。偷懒的方式就是,我们做出的绝大部分决策是不加思索的。有一本书叫《潜意识》,那本书里甚至做出过一个非常精确的判断,我们人类大脑每天做出的选择其实有95%都是无意识做出,也就是交给潜意识做出的,而我们有意识经过思考做出的决策只占5%。
这不是不过脑子,而是指决策没有经过我们大脑前额叶区域的计算和思考。这个前额叶的区域,也就是我们大脑的负责主动意识的区域。那不加思索的决策是哪儿做出来的?这样的决策使用了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里边已有的神经通路。这些神经通路负责传导特定的信息,而这些特定的信息基于我们以前做过很多次的事情,形成了神经通路。信息就更喜欢走现成的路,而不喜欢去重新开辟一条路。
比如,作者跟我们说,去经常光顾的餐厅,要比选择一个新的餐厅更容易;把问题归咎于环境或者别人,比主动去掌握情况并且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更容易。同样,留住对你没有好处的关系,比弄清楚如何结束这种关系更容易。这是书里的原话。这就是作者在给我们举例:“你看,大脑就是这样偷懒的。它会选择已有的神经通路,而不会努力地通过前额叶去找一条新的路。大脑拒绝改变,因为改变就意味着消耗更多的能量,大脑就会抗拒。”
作者尤其提示我们,哪怕我们就照现在这么活着,保持原样,我们的大脑仍然要消耗20%的能量。你要让它多思考的话,它消耗得就会更多。大脑为了节能,就会放弃主动寻找一条路。改变怎么就消耗了更多的能量呢?第一,改变会让我们面对不确定性。因为没做过,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就会带来恐惧感,而这种恐惧感是源于我们的大脑中没有现成的神经通路。第二,会产生很自然的恐惧,万一失败呢?对失败的恐惧会让自己觉得很丢人,而且也会觉得,一旦失败,对自己的认定也会受到威胁。
最有意思的是,书里边还提到一点,人其实还有一种恐惧,是对成功的恐惧。这个观点刚好和《翻越你的山》那本书里的观点形成了呼应。但人为什么对成功也有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