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包罗万象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10分钟
以下为《我包罗万象》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您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尹烨。我经常讲,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人和微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这样说好像有点听不懂,有点抽象。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聊一聊这种微妙的共生关系。
细菌:我们不一定都是有害的
咱们就说一个特别简单的事。我们很多人以前会认为,为什么要用母乳喂养孩子呢?因为母乳能给孩子提供全面的营养。但母乳只是喂了孩子吗?我们开始发现,乳汁当中有好多的营养成分,孩子不能吸收,至少不能直接吸收。这是为什么?随着科研越来越深入,我们发现,妈妈的奶不仅奶孩子,还能把孩子肠道里面的益生菌给培养起来。母乳的营养成分挺复杂的。迄今为止,我们发现母乳里面的这种低聚糖高达两百多种。
什么叫低聚糖?它是母乳当中第三大固体营养成分。母乳当中的固体营养成分含量排名第一的是乳糖,然后是脂肪,然后就是低聚糖。低聚糖不能被孩子直接吸收,但是它对于孩子肠道内的有益菌来说是最好的食物。我们称之为益生元(一些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够选择性地促进体内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所以母乳一边喂养了孩子,一边喂了孩子肠道中的益生菌。这些菌可以使婴儿更健康。看到了吗?其实母乳喂养了一个生态系统。
我们一般都愿意或者容易接受非黑即白的叙事。英雄和坏蛋之间泾渭分明。很多的电影、电视剧中的人物一出场,我们看相貌就知道这个人肯定是坏蛋,长得就不像好人。但是过去几年,人类对于细菌、病毒、微生物的看法慢慢地都不一样了。我们渐渐地从所有细菌都需要消灭的观念,开始转向为原来大部分细菌是我们的同盟的观念。实际上,以上两种对细菌的认识:认为它都是不好的,或者认为它都是好的,都有些片面。有一句话描写人和微生物的关系写得非常精准: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微生物的世界,其实比你想象中的还要辽阔、精彩、复杂。
我经常会给大家讲关于微生物的知识,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一本书。这本书就叫作《我包罗万象》。它的副标题叫作“微生物视野下的生命图景全记录”。这本书的好处是可以带你全面立体地去认识微生物。这本书不仅仅是我爱读,包括扎克伯格、比尔·盖茨都非常喜欢。要知道,盖茨一年也是看几百本书的,这本书他读得爱不释手。
那么,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别急,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先问个数学问题,你知道人体里有多少数量的细菌吗?这个数量,要比我们能观测到的银河系的恒星数量还要高若干个数量级。翻开《我包罗万象》这本书,你对于微生物的很多疑问就会有了答案。
一、人菌共生的生态系统
01 重新定义人与微生物的关系
书友们可能又问了,刚刚还是细菌,怎么又说到微生物了呢?这微生物和细菌又是什么关系?什么叫细菌,什么叫微生物?微生物是个大类。地球上的生命中,有动物、植物。除此之外,我们一般将其他的肉眼看不到的生物笼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了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当然病毒因为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它是处于非生命到生命之间的一个过渡物种。不管怎么讲,这一类微小的生物的统称,我们就管它叫微生物。那么它当然就有有益的部分,也有有害的部分,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是有益还是有害,它会根据周围的环境来起不同的作用,像这样的只有在特定条件下致病的微生物也是存在的。以上说的这些,都是咱们今天这本书讨论的主角。
这本书的优点,它不仅揭示了微生物和人类健康的直接联系,还深入探讨了微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哲学层面的关系。一本书一旦能上升到哲学层面,它读起来就有意思了。因为你读到哲学层面上会发现,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就开始打通了。所以本书重新定义了我问的一个基本的问题:我是谁?
其实人类对“我”的这个概念的理解,原来更多的是从自我意识的感受上,还真的不是从我们的生命科学上。如果你明白了,你是一个人和微生物共生的生态系统,你就会明白,人类和微生物的共生关系,原来比人类和人类之间的共生关系还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