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累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以下为《不累》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刘蔚涛。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名字叫作《不累》。
最早编辑向我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拒绝的。我说我是主要分享职场、管理、个人成长内容的讲书人,现在职场人都苦成什么样了,让我讲《不累》,这上班哪儿有不累的呀?后来编辑跟我说,要不你先看看,就算说得都不对,你也可以批判地讲。我想想也有道理,就拿来看了一遍。
当我看了前两章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前面的想法是错的。这不是一本讲上班怎么不累的书,而是讲怎么更好地管理一个人精力的书。所以它的副标题叫作“超简单的精力管理课”。
一、自我探索
1.1 什么是“累”?
咱们对于累的感觉,其实是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身体累,比如说跑了一场马拉松,或者在健身房做运动;另一个层面,就是精神上的累,比如开了一整天无聊的会,虽然身体一直坐着没什么消耗,但一天下来,精神上已经是什么都不想干了。
身体上的劳累,我们可以通过休息、拉伸、按摩等物理的方法进行恢复。但是精神上的劳累,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办法。我们从事脑力劳动、坐在办公室的白领,通常感觉到的累,其实就是这种精神上的累。比如什么都没做,但一天下来还是感觉很累;再比如晚上睡不着,睡着了也睡不踏实,到了早上起不来,硬挺着起来也跟没睡醒似的。这其实是一种精力告急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身心疲惫综合征。
在它的影响下,工作效率变低,状态变差,可能还会有严重的拖延症。虽然不是故意偷懒,但是每天都感觉很累,活还干不完。这种精神上的累,靠休息几天是缓解不了的,甚至越休假你可能越心慌,非但不能给精力充电,反而更加消耗精力。
大家想象一下,假设有两个同时毕业的同班同学,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几乎一模一样。但是上班之后,产生了不同。一个每天熬夜干活,晚睡晚起,经常急匆匆地赶路,上班会不自觉地打瞌睡,效率低,工作做不完,每天都还要加班。下班之后就累趴下了,假日也根本没有精力去关注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另一个每天早睡早起、神采奕奕,上班效率很高不需要加班,下班之后可以去健身、聚会,参加社会活动或者是看书听书,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圈和人脉圈。大家觉得,几年之后,这两个人会有什么样的差别?
一开始,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两个同学,就这样一天一天,一步一步,拉开了差距。可见,在生活中和职场中,拥有充沛的精力是多么重要。道理人人都懂,但难点在于,怎么能够做到拥有充沛的精力?而这本书,就是解决精力管理不佳的问题的。
精力管理既有“精”,就是大脑层面;也有“力”,就是身体层面。包括一个人他是不是能够主动地、全面地掌握自己的体力、注意力、意志力,是不是有信心和能力去应对挑战和变化。怎么样,是不是感觉有点意思了?
本书的作者叫作伊沙贝,她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她通过对自己身心疲惫综合征的调理和辅导众多客户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精力管理的方法,帮助大家保持精力饱满。这套方法,包括一个自我精力的诊断,然后从情绪管理、注意力管理、脑力管理、饮食管理、体能管理、睡眠管理和习惯管理这七个方面,全面地进行调理,达到保持精力旺盛的状态。
这是一套建立在现代的医学、营养学、运动学、神经学、生物学、心理学等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应用技术,也是种人人都需要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
1.2 精力的自我诊断
在进入正式的调理之前,我们首先要对自己做个诊断。就好像咱们到医院去看病,没有哪个医生一上来就开始说要开药、开刀的。他都要先对病人的状况进行充分了解,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所以就像所有的问诊过程一样,如果想要获得有效的帮助,首先得做到诚实,就是你得把自己身体和心理的状况诚实完整地展示给自己。
1.2.1 察觉自己的潜意识
精力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精神内耗、认知和行为之间的不自洽的调理和处理。所以第一步,就是觉察自己的潜意识。就像荣格所说,如果我们不能把潜意识变成意识,那它就会成为我们的命运。我们拖延、纠结、犹豫不决,而且动力不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对自我不够了解,对潜意识的觉察不够,导致目标没那么清楚、明确,让自我的力量四处分散和消耗。
我举个例子,有的人事多,特别忙,自己苦不堪言。但是只要有老板交代工作,或者同事请求帮忙,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然后自己又是焦头烂额,忙到脚朝天,还不停地抱怨怎么这么多事要做。这种特别矛盾的行为就体现出这个人在意识层面不想接那么多活,尤其是给人帮忙的那种可做可不做的事。但是在潜意识层面,其实他并不想改变,甚至有点乐于接受。
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这个人过往的经历让他在潜意识里面觉得,有人找他干活和帮忙,那是看得起他,愿意接纳他的体现。而他渴望被接纳,渴望被重视,所以无力也不想拒绝,最后只能让自己忙到累死。
所以我们做自我精力管理的第一课,就是要将目光放到自己身上,从自我探索开始。书中给出了十九个症状,大家对照一下,看看这个精力亚健康的状况有多么严重。
第一个就是总是在救火,总是很忙。第二个,就是信息过载,就是每天接收到的信息太多了,处理不过来。第三个,是拖拖拉拉。第四个,是总觉得很多事上缺少他人的协助。第五个,是办公室里空间特别凌乱。第六个,是缺少反馈,就是你干什么活怎么样,没人告诉你。第七个,是缺乏自律。第八个,是未排定工作事项的优先顺序,就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不清楚事情的重要程度。第九个,是管理跨度太大。第十个,是不会拒绝。第十一个,是缺少规划。第十二个,是错误太多。第十三个,是感到沮丧。第十四个,是不务实的时间预估,就是你估计这事什么时候能完成,但从来没有做到过。第十五个,是没有聆听,就是当你想表达的时候,发现没有人愿意倾听。第十六个,是凡事自己来,不让别人帮忙。第十七个,是决策特别草率。第十八个,是埋怨别人埋怨太多。第十九个,是牵扯的人太多,工作环境当中安排太多的人做同样的事。
那这些症状有的是工作环境,有的是人际关系,有的是自己的工作习惯。如果在这十九项当中,你身上存在超过一半,那就意味着你或多或少是处于精力亚健康的状态,需要管理和调整。我自己测下来大概有六七项是中招的,另外还有两三项有不太好的苗头,所以也需要注意和调整。
1.2.2 判断自己的特质类型
另外一个诊断的工作,就是判断自己是什么类型的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