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的经济账





荐语
你将获得
主讲人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4分钟
以下为《荣国府的经济账》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订阅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包括本书在内的全馆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李晓愚。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本书,书名叫作《荣国府的经济账》。一听这个书名,我想你应该就猜到了,这是一本跟《红楼梦》有关的书。荣国府,就是《红楼梦》里贾家的主宅之一,贾母、贾政、宝玉、黛玉都住在里头。
《红楼梦》是名著,大家多少都读过,但是每个人关注的重点可能不大一样。鲁迅先生就总结过,他说:“有的人看到的是淫”,淫荡的淫,像什么贾琏偷娶尤二姐,秦可卿和她的老公公贾珍之间的暧昧关系。“有人看到的是缠绵”,宝玉、黛玉情深深意绵绵,风花雪月。“还有人看到了革命”,把贾府的衰败和满清政权的腐朽联系在一起,要推翻它。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读《红楼梦》的著作很多,视角也是丰富多元的。不过这本书的切入点很特别,是从经济的视角出发,解构《红楼梦》的家族兴衰。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了,谈钱,俗不俗气?我听过一句话,说:谈钱很俗气,但绝对是认清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同样地,谈钱,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名著。
我们举个例子,通常林黛玉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成天不是读书、就是写诗,超凡脱俗、飘逸出尘。但是《红楼梦》里还有这样一个细节:第六十二回,宝玉过生日,大家热热闹闹庆祝之后,黛玉和宝玉就在花园里头闲聊,你听听黛玉说了什么,她说:“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得多,进得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你琢磨一下这句话很有意思,曹雪芹不是说黛玉偶尔有空时才算账,而是说“每常闲了”,也就是常常有空的时候,就在盘算荣国府的收支情况。那算账的结果是,荣国府入不敷出,就是要出现经济危机的。
要知道林妹妹不是王熙凤,她不管家,要能对出和入把握得那么清楚,那肯定是平日细心观察的结果。林妹妹的算计,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另一面:她是有这个清新脱俗的诗人气质,但还有关心俗物、非常接地气的一面。曹雪芹用精细的笔法,写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让她变得立体起来了。咱们再来看看,宝玉是怎么回答黛玉的。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发现没有,真正不食人间烟火的是宝玉,管它天翻地覆,只要你好我好。
从经济的角度切入,你就会发现许多之前读《红楼梦》的时候没有发现的玄机和奥妙。
《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你一定很熟悉,叫“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等我们盘点完荣国府的这本经济账,你会对世事有更深刻的洞察。
事先做一个说明,今天我要分享的,不是一堂风花雪月的文学课,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财务审计。在这场审计背后,你将会看到人性的真相、人情的博弈和财富管理的困境。
一、给《红楼梦》算笔账
这本书的作者叫作陈大康,这个人的经历很有意思,他是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的,然后180度大转身,改学文学去了。他在华东师范大学取得文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担任过古籍所所长、中文系系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陈大康选择理科转文科,不是一时兴起。早在本科读数学系的时候,他就对文学很有兴趣,甚至还侦查过《红楼梦》研究史上的一桩大案。什么呢?前八十回、后四十回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写的?
其实早在很久之前胡适就提出,前八十回那是曹雪芹写的,但后四十回是续写的。张爱玲不还痛骂嘛,说高鹗妄改、死有余辜,高鹗就是续写《红楼梦》的那个人。可是续写的证据在哪里呢?
陈大康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统计某些词汇在文章当中出现的频率和分布,如果通篇一致,就是同一个人写的;要是前后有区别,那就可能出自不同人之手。举个例子,一部小说一共是十章,前八章里头大家打招呼都说“您吃了吗”,到了最后两章,用的都是“嗨,您好”,那后两章的作者可能就换人了。
陈大康对整部《红楼梦》七十多万字做了统计,然后就发现了一些能够代表作者行文习惯的词汇,在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里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比方说,前八十回里头,作者喜欢用“越发”这个词,但是到了后四十回,同样的意思表达用的却是“更加”。前八十回一般用“才刚”这个词,“才刚太太打发人来问”,而后四十回里头,“才刚”变成了“刚才”。前八十回里,就连尊贵的王夫人,还有像林黛玉那样带着仙气的姑娘,都免不了要说几句“放屁”,更不要说这个凤姐、赵姨娘,还有那些个丫鬟、老妈子了,那是脏话随口来。但是到了后四十回,脏字就极少出现了。
那诸如此类的差异,陈大康发现了不少,他还统计了各种虚词、不同长度句子的分布等等,由此得出结论:前八十回,语言风格完全一致,但是到了后四十回,风格发生了变化,应该不是出自曹雪芹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