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的跃升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观念的跃升》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各位好,今天我们要讲一本很有野心的大部头的书,叫作《观念的跃升》。读这本书花了我很长时间,我们要跟着这本书一起跨越20万年人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我特别欣赏这本书的作者的一个观念:在描述人类思想史的过程中,要更多地采用证据而非文字记录。尤其是在远古时代,很多文字记录是我们人类后期的臆想,实际上找到考古证据可能更加重要。
【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从哪儿来呢?】
人和其他动物最显著的区别就在观念上,而观念需要的是想象力和创造性。那么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从哪儿来呢?来自三点。这对我启发很大,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的记忆力不太好,我经常会听到很多网友抱怨“为什么我记不住”“我的记忆力怎么那么差”。我告诉你,人类的记忆力差是一个优势。人们出让了大量的记忆力,换来了想象力。你想想看,你遗忘了过去的事,但是你会用想象弥补上。所以,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忘记,可能就会换来想象,同时我们对于未来也会有更多的想象能力,这都是我们用记忆力换来的。
第二个来源就是良好的预判力。预判力来自我们头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就是这件事情没有发生在你身上,但是你会想象到它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我们看那些宫斗电视剧,其实能从中学会一点东西,就是万一这件事发生在我身边,我应该怎么办。这就是一种情景可视化和镜像神经元的结合带来的良好的预判力。
第三个来源就是语言。人类的语言比动物要复杂得多,语言使得观念倍增,有了语言的助力之后,人类的观念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三个东西是我们想象力的来源。
【我们创造的语言范围限制了我们的思考】
然后,人们开始超越感官。超越感官就是开始有了理性主义和逻辑的思想。过去我们的经验全部都来自感官,比如用手摸,用眼睛看,用身体去感知。但是出现了这个思想以后,人们开始超越感官。比如在中国古代,庄子有一个好朋友叫惠施——我觉得这个作者最好的地方在于,他东西方的典故都知道,引用了很多东方的例子——惠施讲“火不热”,“火不热”这个哲学命题实际上就是一种逻辑,因为热是人定义的,如果没有人去感受这个东西,定义这个东西的话,那么你没法说火是热的。所以,惠施认为火本身不热。火没有什么热不热的说法,200℃算热吗?对于自然界来讲不算热,所以火不热。
巴门尼德讲过一段这样的话。“他认识到,我们的思考限制着我们的言语,而我们能创造的语言的范围又反过来限制了我们的思考。在通往真实的唯一道路上,我们必须绕开感官所感受的,为思想让路。结果让人不安。如果说一朵红玫瑰不是作为一个可感知的对象,而是作为一个想法而真实存在的,那么蓝玫瑰也是如此。能想到的事物,就真实存在。任何事物你都不能说是不存在的。”比如我问你“独角兽存在吗”,你说动物园里没有独角兽,没见过独角兽,但是小姑娘的脑子里边有独角兽的形象,小姑娘们从小看动画片,她们认为独角兽是存在的。巴门尼德认为,理念中存在的,你不能认为它不存在。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我一说到后现代主义,很多人就觉得很时髦,但是不知道后现代主义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看什么叫后现代主义。“在动荡的世界里,因不稳定而受到影响的人正在遭受‘未来的冲击’。恐惧、困惑和怨恨侵蚀了他们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对未来的信心。……知识分子们则在‘后现代’策略中寻求庇护:冷漠,道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和科学不确定性,拥抱混乱,对一切不以为意。”对于后现代主义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解读,就是《大话西游》里那个观音姐姐的形象,我们就可以称她为后现代主义,因为她完全解构了我们过去对于观音的想象,把现代语言和传统语言相杂糅,她是反传统、反偶像的,这都是后现代主义的表现。
“后现代的感受反映难以捉摸的、不确定的、不存在的、未定义的、易逝的、沉默的、不可表达的、无意义的、不可归类的、不可量化的、直觉的、讽刺的、不可解释的、随机的、变形的、超越的、不连贯的、模棱两可的、混乱的、多样的、五光十色的:棱角分明的现代感受无法涵盖的一切。”作者的这一段表述都是后现代主义式的。
还有一个解读不是这本书里边的内容,那个解读是说在人类发明遥控器以后,你的电视机就变得后现代主义。因为过去你看电影、看歌剧都是现代主义的,你可以坐在那儿完整地看一部《茶花女》,或者完整地看一部《尼伯龙根的指环》,我们所看到的是完整的。但是当人们发明了遥控器以后,你会一直摁它,一晚上看了什么呢?你一晚上看的是这边的几句对白,那边的一个广告,这边放了一个MTV,那边又打了一个架,这些都是完全碎片化地拼凑在一起的东西。所以,后现代主义的冲击,包括我们看很多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会让你觉得混乱、摸不着头脑,但它是一种反叛,是一种新的旗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