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你在想什么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本书籍解读制作团队





读完本文约需3分钟
以下为《医生,你在想什么》音视频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讲书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温馨提示:本篇讲解内容仅代表原书意见,不能作为专业治疗方案,更多专业知识请咨询专业医师。
【为什么门诊看病总是那么快?】
樊登:我当时读这本书,感触最深的是开篇提到,很多人看完门诊会生气,说:“挂了半天号,只看了3分钟,就被‘赶’出来了。”为什么门诊看病总是这么快?
王兴:大多数人其实不理解这个点。目前,至少在国内,门诊的特性或本质是什么?说句实在话,门诊就是一种筛选工具。现在来医院看病的人很多,但不是所有人的病都需要治疗,或者说有些人可能根本没有病。所以,门诊就是用几分钟时间明确病人到底是不是需要治疗。如果需要,下一步可以收住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如果不需要,就告诉病人“你这个情况没事,后面复查就行”。所以门诊其实是医生在做筛选。你会发现,医生问的所有问题,指向的都是“你的病到底要不要治”。
但是病人不这么想,他们想的是“我有病,来医院得治病,但医生只给我看了5分钟,没把病治好”。所以,当病人理解医生是在判断自己的问题重不重的时候,双方的认知其实就能对上了——就诊时间长短不是最重要的,“到底有没有病”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情况应该去医院看病?】
樊登:人看病的频率或者“阈值”是什么?不舒服到什么程度,我们就应该去医院看病?还是应该多长时间看一次?或者突破了什么样的状况,我们就该去医院看看?
王兴:首先看病还是要看症状的频率和程度,这个其实特别关键。如果症状频率逐渐加重,比如胸闷憋气,上个月可能一个月犯两回,这个月犯八回,这个情况就挺严重的,得去医院看。但如果症状一直持续稳定,或者间断发作,可能就没大事。或者刚体检完,没有明确长东西,也可以降低一下看病频率。说实话,人这种生物,如果真的需要治,症状会挺重的。这是第一种可能性:症状加重时去看病。
第二种情况是体检。大多数肿瘤性疾病早期是没有症状的,我经常跟别人说:“病人刚咳一口痰里有点儿血丝就来看病的时候,都是癌症晚期,很少有早期。”因为人是代偿性极强的生物,比如食道癌,为什么一发现全是中晚期?因为食管是可以伸缩的肌肉器官,肿瘤堵到食管50%的时候,人都不会有任何吞咽困难的感觉,得到70%~80%才会觉得很噎,这时候一查基本都是中晚期了。通过症状发现的肿瘤性疾病,基本没有早期。所以看病一方面要关注症状阈值,另一方面要重视体检。
【医生开那么多检查,是不是为了坑钱?】
樊登:书里有一章讲到,医生给患者的常规疗法有吃药、补液、手术。但患者可能会担心“到底哪一种最适合我?”“医生会不会为了经济利益多开药、多开检查?”,有这种可能性吗?
王兴:很多病人的顾虑是合理的,他担心“我找你,你会不会是想是图我的钱?”。但是单纯质疑医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多看几个医生,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方法。比如看了3个医生,都建议手术,那可能病情确实达到了手术指征,就别多想了,找一个自己看得顺眼的医生做手术就完了;如果看了5个医生,一半建议这样干,一半建议那样干,说明病情可能很复杂,怎么干都行,这确实也没有问题;再换个思路,看了5个医生,4个医生建议观察,1个医生建议手术,那听那4个医生的,可能更合理。所以我觉得对普通人来说,没有特别多关系、熟人,多看几个医生是最有效的一个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