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书
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

主讲人:樊登
4.9
2018.01.27上新

荐语

在微信、微博、网游、直播……种种网络社交、娱乐、购物当道的时代,我们必须静下来反思:互联网是否早已控制和瓜分了我们的精力和时间,一步步将我们引向浮浅的深渊。 无论出于更好地谋生,还是追求更深层次的人生价值,我们都需要了解深度工作,并刻意训练这种能力。本书不仅剖析了深度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给出了操作性极强的实践工具,帮助我们有效提升专注力,继而拥有深度工作的能力。 当然,我们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首先你得想要改变,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你将获得

认识深度工作
明确实现深度工作的重要性
了解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

作者简介

[美] 卡尔·纽波特
计算机科学博士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作家,著有《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如何成为尖子生》《如何考进世界顶尖名校》《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等畅销作品。

精彩选段

所有的活动无论重要与否,都会消耗你相同的时间和注意力。致力于低影响力的活动,就等同于挪用了本可用在高影响力活动上的时间。
..........
深度工作并非是我们的经济中唯一有价值的技能,不培养这种能力也有可能做得很好,但是不需要深度工作的职业会越来越少。
..........
有种错误思维定式很流行:只要获得足够动力,就可以瞬间转变自己散乱的工作生活——错误在于,忽略了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
..........
注:上述页码为句子在实体书中所在的页码。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思维导图
读完本文约需8分钟
以下为《深度工作》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如果您和我一样,觉得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已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并且已经逐渐形成了困扰的话,您一定要听一下我们今天讲的这本书,叫作《深度工作》,它的英文名字叫作《DEEP WORK RULES》,就是要深入进去工作。

听着这本书,你会了解到,如果一个人天天沉迷在手机的打扰之中,就是时不时地要看一下电子邮件,时不时地要看一下手机,时不时地看一下微信上有没有人回短信,长此以往,你的大脑会形成一种疾病,叫作心智残疾,就是真的会形成大脑的残疾。这是有生理学依据的,我们待会儿会慢慢地讲到这一点。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在看完了这本书以后,决定要给我们公司再招聘一大批的实习生。那至于为什么,我们讲到这本书结尾的时候你就能够理解了。这是一本向手机宣战的书,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帮助我们把这本书传递给更多的人。

【未来会更“贵“的三种人】

这本书的作者说,未来有三种人能够越来越贵。

第一种人是能够和机器对话的人。就是他能够操纵机器,比如那些编程的程序员。程序员非常重要,很多公司卡壳都是卡在了好的程序员身上。好的产品经理、好的程序员都变得越来越贵,就是因为他们才能够操纵机器,因为将来的很多事情是由机器来实现的。

第二类人是IP。就是他已经成为了一个超级明星,像J.K.罗琳这样的人,就算别人拿她的名义去写一本小说,都能够大卖。这就是IP的力量。

然后第三种人就是资本家。他能够有钱去投入到更多的产出当中去。所以这三种人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贵。

那么怎么才能够成为这三种人当中的一类?

你要能够学会迅速地掌握一门复杂的工具。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拿手机能够P图算是掌握了一门复杂的工具,那个真的不算,你需要学会一门别人学不会的语言,这时候它才是一个复杂的工具。或者你的工作质量和速度达到了精英层次。

那无论你是要快速地学会一门复杂的机器语言,还是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到一个精英的层次,具有洞见、创造力和执行的速度,都需要深度工作能力的帮助。

【创作没灵感,没动力怎么办?】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要有大手笔。什么叫大手笔呢?J.K.罗琳在写《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时候,突然没灵感,她觉得写不出来了。因为她也有名了,找她的人就特别多,然后又有孩子什么的,就是好多事让她没法深入到《死亡圣器》那个复杂的故事逻辑当中去。

怎么办呢?她就跑到当地找了一家最好的城堡酒店,爱丁堡巴尔默勒尔酒店,一晚上好几千块钱,然后她把自己关在里边,不出门,就在这个房子里面住着。你想想看,一天好几千块钱,这真的是大手笔,她用这种大手笔把自己封闭在这里边,然后好认真地去创作。

这就是大手笔,你得为深度工作付出一点成本,有可能你更加容易深入进去。你不要用东方哲学跟我们讲,那都是妄念,都是我们自己造作出来的。我们没有达到那个境界的时候,真的需要外部环境的帮助。所以J.K.罗琳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大饭店里边。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彼得·尚克曼是一个畅销书作家,他有一次在美国受到一个邀约,要写一本书,然后一直抽不出时间来写,但是截稿期马上就要到了,你猜这哥们怎么办?

他花了钱买了一张从纽约飞到东京的机票。纽约飞东京差不多十几个小时,然后一路单程飞过去,把那本书写了一半。写完以后,到了东京一落地,喝了一杯咖啡,买了票,又回纽约,在回纽约的路上写下半本。回到纽约,差不多稿子已经写完了。

你说,这不是作吗?你在纽约呆着不能写吗?有可能真的写不出来。所以看起来他很作地做了这么一件事,但是这个投入产出比很划算,他写了一本书。所以要勇于使用大手笔。

【如何正确看待工作外的时间】

有很多人认为,一天最重要的时间是工作的八小时。我们见过很多上班族白天元气满满地去上班,然后晚上疲惫不堪地下班。一旦晚上疲惫不堪地下班之后,你就会发现,他会挥霍这十六个小时,这十六个小时留出一点时间睡觉。甚至很多人舍不得睡觉,就一直耗到晚上,在那不停地刷剧。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心里当中,就把那十六个小时当作了一天中的赠品,我们终于把这一天重要的事干完了,剩下的时间是挥霍的时间,是玩的时间。

为什么要这样想?作者说,除了八个小时之外,剩下的十六个小时,你应该把它视作一天当中的一天。那么要留出足够的睡眠时间,并且要严格地按照我们讲的《睡眠革命》,睡够五个以上的睡眠周期,好好睡觉。剩下的时间就是你跟别人有区分的时候。

那有人说,樊老师,你这要求太残酷了。我上班已经够累的了,你让我回来还更累吗?

你搞错了一件事,我们大脑和我们四肢的肌肉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四肢肌肉,你干了八个小时的活,出来再干八个小时的活,你就累趴下了,那肯定不行。但是你的大脑不是这样,你的大脑想了八个小时这样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想八个小时那样的问题,你的大脑根本就不累。反过来,如果你在这一天当中产生了新知,你第二天会生活得更加愉快,更加轻松。大脑的运作机制和我们的肌肉的运作机制是不一样的。

所以如果你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你剩下的十六个小时,我就不建议你再去开个滴滴打车,再去赚钱。如果你从事脑力劳动,或者你从事体力劳动,你剩下的时间应该去做脑力的工作,就是去思考一些在工作当中没法深入思考的东西。

你可能会说,工作的八个小时,我没法不看手机,因为老板会找我。

那么在工作的八个小时之外,你能不能给自己留出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深度思考?人和人的差别,从来都不体现在工作的八个小时当中,而是工作之余的十六个小时当中,在工作之余的时间安排,才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在同样的一个公司里边,人跟人的成长速度会不一样。

所以我特别欣赏这里说的这句话:把这十六个小时当作一天中的一天,而不是把它当作工作之余的赠品去挥霍。

下载APP查看完整版解读文稿
喜欢这本书的人也在听
OKR工作法581

OKR工作法

教你如何聚焦核心目标、高效推进工作
播放量1931.53万
先发影响力200000009

先发影响力

两大武器,七个要点,只教一件事:让别人赞同你和你说的话
播放量1910.92万
人生效率手册571

人生效率手册

樊登对谈张萌:提高效率,全在此册
播放量1433.37万
高能量姿势200000041

高能量姿势

两分钟的自信高能量暴增法
播放量2138.69万
常识工作法400016857

常识工作法

减少“常识性”错误,让工作更高效
播放量1211.84万
选择帆书的理由
关于帆书
帆书是一个提供书籍精华解读的平台。
优势
实力
10年讲书历史,6500万书友信赖
省时
45分钟听懂一本好书
专业
各领域权威人士担任讲书人
丰富
超800本好书,覆盖心灵成长、亲子家庭、人文历史、职场生活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