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的艺术





荐语
你将获得
作者简介
精彩选段
读完本文约需7分钟
以下为《放弃的艺术》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樊登读书APP的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为什么我们总被教育“不能放弃”】
我爸爸退休了以后,有一天跟我反思,他说他这一辈子什么都没做。我说:“你不是当了个教授吗?”他说:“我就是因为要当这个教授,所以我这一辈子什么都没做。”他这一辈子从头到尾的目标就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当上教授。40岁当上了副教授,50多岁当上了教授,他就觉得这一辈子目标再也没有了,然后就一直坚持把教授当完。他说:“我觉得你们现在的生活挺丰富,可以干这么多的事,但是我那时候这一个事就把我绑定了。”
那为什么我们人这么喜欢坚持呢?我们从小教孩子也是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动力?这有几个来自心理学的原因。
【为什么我们总在“不确定”中上瘾】
第三个原因叫作间断强化,这个特有意思,是我新学会的。间断强化的实验是这样做的,他把老鼠关在笼子里,老鼠只要一摁这个开关就会掉一个吃的下来,很确定。第三只老鼠是怎么按那个开关都没吃的,那里边什么都没有。然后中间这只老鼠是摁这个开关,有时候有吃的,有时候没有。
你们猜哪个老鼠最爱摁开关?好多人会觉得可能是第一只,因为它只要摁就有。不对,第一只很淡定,该吃的时候就摁一下,不该吃的时候就玩去了。第三只压根就不玩了,因为它知道没有。只有第二只死死地盯着那个口,不停地摁那个按钮。像不像我们人玩老虎机,有时候有奖励,有时候没奖励?这个叫作间断强化。
间断强化害死了很多人,你把它稍微延伸一下,各位你们记不记得有一个电视剧叫作《欲望都市》?那里边有一个女主人公,是个作家,女主人公的男朋友很神秘,叫Mr.Big,是一个有钱、长得又很帅的一个中年男人,但是这个男的对这个女主人公的爱情是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的。过几集突然出现了,跟她约会一次,她就兴奋地要命,结果她被人家死死地绑定。越是这种间断强化的方式,你越会对这件事着迷。
间断强化还表现在哪儿呢?比如在公司里,你的老板对你很坏,偶尔表扬你一下,你突然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因为你的工作一直缺乏成就感,偶尔带来了一点点成就感,间断强化的效果出现了。
所以我们经常会对一些给我们造成伤害的东西,或者我们根本不擅长的东西特别执迷。因为你得到了间断强化,你偶尔会得到一个肯定,这个比那个长期都能够得到强化的人还要执着于这件事,这很有意思。
【你的放弃模式,可能源于童年教育】
因此如果一个人是用回避型的目标去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很难有自己的底线和操守。他就会觉得因为自己的目标是养家糊口,而不是把这本书讲好,所以如果这本书讲得不好也能够卖钱,那他就不必讲得好,因为他的目标是卖钱。但如果是接近型目标,这本书虽然能卖钱,但对不起,我是要把这书讲好,这就是区别。
那么你到底是接近型还是回避型,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童年的时候你的父母是怎么对待你的。你看,好玩吧?讲放弃的事竟然讲到了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如果一个小孩子在小时候被父母关爱,能够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跟父母能够良好地沟通,那么他很容易就变成一个接近型。而如果这个孩子总是被父母威胁,父母总是告诉他说“你不行,你就只能去要饭了”,他就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回避型的。
我之前在我们分会做演讲的时候,有一位家长就跟我讲,他很沉痛,他说他把他孩子“揍”到了国内一所著名的大学,又揍又骂又威胁,总之把这孩子送去了这个大学。
送到大学以后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孩子就被学校退学了,神经衰弱,而且打游戏打得神志不清,一天到晚打游戏,然后就被退学了。你想这爸爸心里多心酸,然后他就到学校去接孩子回家。去年还高高兴兴地送过去,今年又卷了铺盖领回家了。
这个爸爸就跟这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呢?你怎么上了这么好的学校还打游戏打成这个样子?那个孩子说了一句话,这老爸立刻哑口无言,孩子说:“你不是说我考上大学你就不管我了吗?我考上了,所以你为什么管我呢?”老爸立刻没话说,把孩子接回家。
